
本報訊 9月1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支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財政政策措施》(以下簡稱《三年財政政策》)。記者從會上獲悉,《三年財政政策》有政策銜接緊、支持靶向準、投入力度大、方式手段新四個特點,包括 11 個方面、46條具體政策措施。
聚力推動經濟量質齊升。精準發揮財政逆周期調節優勢,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著力強信心、穩預期、擴需求,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統籌財政資金,支持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文化旅游惠民消費活動,落實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積極拓展綠色消費等新場景,支持各市發展電商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消費擴容提質。積極完善“魯貿貸” “ 關稅?!焙椭行∥⑼赓Q企業匯率避險增信等政策,幫助山東自貿試驗區賦能增效,促進外貿固穩提質。
聚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錨定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把政策著力點放在推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上,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圍繞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十大”創新,加快構建“1313”四級實驗體系,加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投入,安排60% 左右的省級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資金支持培育新動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聚焦落實黃河國家重大戰略,設立100億元的黃河流域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市場化手段,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聚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統籌區域協同發展方面,重點圍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施工業、現代農業等領域“十強縣”財政激勵政策;在推動鄉村振興提檔升級方面,從構建更高質量農業穩產保供體系、支持農業高質高效全鏈條發展等方面,研究提出一系列務實措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民生投入、落實民生政策,著力解決居民群眾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急難愁盼”問題。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出支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等具體舉措。
聚力提升財政綜合保障能力。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立足先行區長遠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優化管理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圍繞提高財政“保障力”,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實施成本預算績效管理,高效集約用好財政資金,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圍繞改善財政“調控力”,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實施激勵性轉移支付,充分激發市縣經濟發展活力,鼓勵地方競相發展、加快發展;圍繞硬化財政“約束力”,進一步健全財會監督體系、完善工作機制,持續抓好注冊會計師行業“四類”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加強資產評估行業、代理記賬機構監管,大力整飭財經秩序,為先行區建設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路雨虹
聚力推動經濟量質齊升。精準發揮財政逆周期調節優勢,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著力強信心、穩預期、擴需求,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統籌財政資金,支持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文化旅游惠民消費活動,落實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積極拓展綠色消費等新場景,支持各市發展電商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消費擴容提質。積極完善“魯貿貸” “ 關稅?!焙椭行∥⑼赓Q企業匯率避險增信等政策,幫助山東自貿試驗區賦能增效,促進外貿固穩提質。
聚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錨定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把政策著力點放在推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上,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圍繞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十大”創新,加快構建“1313”四級實驗體系,加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投入,安排60% 左右的省級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資金支持培育新動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聚焦落實黃河國家重大戰略,設立100億元的黃河流域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市場化手段,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聚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統籌區域協同發展方面,重點圍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施工業、現代農業等領域“十強縣”財政激勵政策;在推動鄉村振興提檔升級方面,從構建更高質量農業穩產保供體系、支持農業高質高效全鏈條發展等方面,研究提出一系列務實措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民生投入、落實民生政策,著力解決居民群眾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急難愁盼”問題。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出支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等具體舉措。
聚力提升財政綜合保障能力。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立足先行區長遠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優化管理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圍繞提高財政“保障力”,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實施成本預算績效管理,高效集約用好財政資金,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圍繞改善財政“調控力”,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實施激勵性轉移支付,充分激發市縣經濟發展活力,鼓勵地方競相發展、加快發展;圍繞硬化財政“約束力”,進一步健全財會監督體系、完善工作機制,持續抓好注冊會計師行業“四類”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加強資產評估行業、代理記賬機構監管,大力整飭財經秩序,為先行區建設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路雨虹
本版主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