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城縣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將社會面保安、網格員、志愿者等各類防控力量有效整合,全力構筑“135快反單元”紅色堡壘,把處理突發事件力量前移到群防共治中,打通了安全防范應急處突的“最后一米”。 目前,全縣共建成快反單元 226個,應急處置力量800余人,實現了學校、社區、商超等各重點治安單位全覆蓋。
“135快反單元”即:突發事件處置實現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增援到位。由單位、場所、重點目標等安全防范責任單位負責組建能夠開展突發事件先期處置、兼顧日常治安秩序維護的最小人員編組,受屬地派出所監督指導、聯動調度,在“1+5”聯防聯控網格協同處突下,協助公安機關先期制止正在發生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
“小單元”全域覆蓋守護“大平安”
“一盤棋”推動??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縣委平安辦統籌下,建立“135快反單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平安武城建設領導小組社會治安專項組牽頭負責,各職能部門成立建設推進小組,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政法委牽頭協調、公安機關主力推動、各職能部門協同參與、群防力量共建共治的良好工作格局。先后制發方案、召開專題推進會,壓實責任體系,明確行業主管部門責任,推動做到應建盡建。
“一體化”建設。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為依托,在城區范圍內學校、社區、商超等重點場所建立“135快反單元”,按照單元特征及處突要求,編制A 、B 、C 、D 四類單元代碼。同時,加強經費和裝備保障,確保實現組織到位、責任到位、人員到位、裝備到位“四個到位”。
“一頻道”調度。在全縣范圍內統一設置對講機專用頻道,依托“警格+網格”,設立“1+5”聯防聯控網格,以快反單元為中心,按照“就近”原則,設置周圍5個快反單元為1個網格,多網集中形成區域聯動。警情發生后,涉事單元利用專頻對講機,一鍵通知周邊5 處快反單元協同處突,實現“一點呼叫、多點響應、迅速集結”,大大提高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效能。
完善工作機制筑牢“平安屏障”
打造規范化運行體系。制定規范運行管理工作辦法,實行名稱、領導、人員、裝備、標識、職責、流程、口徑“八統一”管理規范,細化突發事件處置流程,實施人員上崗報備、積分管理、績效工資等制度。嚴格落實監督巡查全覆蓋,“四不兩直”檢查快反單元反應速度、人員構成、裝備配備使用以及互救增援到場等情況并及時通報。目前,武城縣快反單元基礎裝備九件套、對講機及外觀標識配備率達100% 。
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 根據A 、B 、C 、D 四類人員標準,分級分類開展培訓工作。選聘優秀教員8名,對崗位職責、現場處置、安全防護等重點環節進行送教上門或集中培訓,并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培訓、演練,拍攝教學視頻,委托保安培訓機構聯合代訓。不定期采用紅藍對抗、模擬警情測試,檢驗各類快反單元快速反應、協同作戰、通聯保障等能力。目前,累計開展培訓12場、1500余人次。
建立雙軌指揮調度體系。發生警情后,一方面,涉事單元通過專頻呼救,迅速啟動“1+5”聯防聯控網格協同處突;另一方面,依托“指揮+智能”,建立全縣范圍內社會治安防控工作平臺,實現快反單元與轄區派出所信息互通。通過轄區派出所統一指揮調度,啟動應急聯動響應機制,迅速增援,確保安全風險隱患發現、響應、管控、處置高效聯動。目前,全縣快反單元累計協助公安機關有效處置突發事件 30余起,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培優聯建凝聚“最強合力”
落實獎懲機制。研究制定獎勵辦法,發動縣見義勇為基金會等組織參與快反單元建設??h委平安辦結合“135快反單元”日常表現,綜合考慮上崗報備、拉動測試響應、應對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等方面,定期對“ 135 快反單元”及其建設單位進行評優評先,實現階梯式獎勵慰問,進一步激發和調動社會各類力量參與社會面治安防控,提高快反單元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營造見義勇為良好氛圍。
強化宣傳引導。發動各成員單位收集、踴躍報送各快反單元在積極參與平安武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履職盡責協助處置警情等事例,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有針對性報道“ 135 快反單元”在社會面巡控、化解矛盾糾紛和參與應急處突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強化宣傳擴散,向社會面弘揚快反單元“小團隊”發揮“大作用”的獨特優勢。同時,通過選樹先進典型、通報表揚獎勵等方式,助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135快反單元”是快速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第一道堅固防線,下一步,武城縣將繼續加強“135快反單元”建設,以點帶面逐步覆蓋到轄區重點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形成聯動聯防整體態勢,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轄區社會穩定。
韓以廣
“135快反單元”即:突發事件處置實現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增援到位。由單位、場所、重點目標等安全防范責任單位負責組建能夠開展突發事件先期處置、兼顧日常治安秩序維護的最小人員編組,受屬地派出所監督指導、聯動調度,在“1+5”聯防聯控網格協同處突下,協助公安機關先期制止正在發生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
“小單元”全域覆蓋守護“大平安”
“一盤棋”推動??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縣委平安辦統籌下,建立“135快反單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平安武城建設領導小組社會治安專項組牽頭負責,各職能部門成立建設推進小組,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政法委牽頭協調、公安機關主力推動、各職能部門協同參與、群防力量共建共治的良好工作格局。先后制發方案、召開專題推進會,壓實責任體系,明確行業主管部門責任,推動做到應建盡建。
“一體化”建設。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為依托,在城區范圍內學校、社區、商超等重點場所建立“135快反單元”,按照單元特征及處突要求,編制A 、B 、C 、D 四類單元代碼。同時,加強經費和裝備保障,確保實現組織到位、責任到位、人員到位、裝備到位“四個到位”。
“一頻道”調度。在全縣范圍內統一設置對講機專用頻道,依托“警格+網格”,設立“1+5”聯防聯控網格,以快反單元為中心,按照“就近”原則,設置周圍5個快反單元為1個網格,多網集中形成區域聯動。警情發生后,涉事單元利用專頻對講機,一鍵通知周邊5 處快反單元協同處突,實現“一點呼叫、多點響應、迅速集結”,大大提高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效能。
完善工作機制筑牢“平安屏障”
打造規范化運行體系。制定規范運行管理工作辦法,實行名稱、領導、人員、裝備、標識、職責、流程、口徑“八統一”管理規范,細化突發事件處置流程,實施人員上崗報備、積分管理、績效工資等制度。嚴格落實監督巡查全覆蓋,“四不兩直”檢查快反單元反應速度、人員構成、裝備配備使用以及互救增援到場等情況并及時通報。目前,武城縣快反單元基礎裝備九件套、對講機及外觀標識配備率達100% 。
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 根據A 、B 、C 、D 四類人員標準,分級分類開展培訓工作。選聘優秀教員8名,對崗位職責、現場處置、安全防護等重點環節進行送教上門或集中培訓,并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培訓、演練,拍攝教學視頻,委托保安培訓機構聯合代訓。不定期采用紅藍對抗、模擬警情測試,檢驗各類快反單元快速反應、協同作戰、通聯保障等能力。目前,累計開展培訓12場、1500余人次。
建立雙軌指揮調度體系。發生警情后,一方面,涉事單元通過專頻呼救,迅速啟動“1+5”聯防聯控網格協同處突;另一方面,依托“指揮+智能”,建立全縣范圍內社會治安防控工作平臺,實現快反單元與轄區派出所信息互通。通過轄區派出所統一指揮調度,啟動應急聯動響應機制,迅速增援,確保安全風險隱患發現、響應、管控、處置高效聯動。目前,全縣快反單元累計協助公安機關有效處置突發事件 30余起,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培優聯建凝聚“最強合力”
落實獎懲機制。研究制定獎勵辦法,發動縣見義勇為基金會等組織參與快反單元建設??h委平安辦結合“135快反單元”日常表現,綜合考慮上崗報備、拉動測試響應、應對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等方面,定期對“ 135 快反單元”及其建設單位進行評優評先,實現階梯式獎勵慰問,進一步激發和調動社會各類力量參與社會面治安防控,提高快反單元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營造見義勇為良好氛圍。
強化宣傳引導。發動各成員單位收集、踴躍報送各快反單元在積極參與平安武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履職盡責協助處置警情等事例,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有針對性報道“ 135 快反單元”在社會面巡控、化解矛盾糾紛和參與應急處突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強化宣傳擴散,向社會面弘揚快反單元“小團隊”發揮“大作用”的獨特優勢。同時,通過選樹先進典型、通報表揚獎勵等方式,助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135快反單元”是快速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第一道堅固防線,下一步,武城縣將繼續加強“135快反單元”建設,以點帶面逐步覆蓋到轄區重點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形成聯動聯防整體態勢,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轄區社會穩定。
韓以廣
本版主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