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
大眾日報記者 李 夢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費云良
全力保增長,求發展,既要有勇氣,又要有底氣。勇氣來自積極作為,有戰勝危機的信心和決心;底氣來自科學務實,精準施策,各項發展措施盡快見到實效。
“保增長”有勇氣也有底氣
◆記者:現在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山東省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不少問題,這些問題與信心有多大關系?
◆費云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端于美國,在開放型經濟形勢下,由于外部需求受挫,對山東省出口產生影響是在所難免的,但進口在人民幣升值中是受益的。消費方面,一些出口受阻產品轉內銷后,國內同類產品價格下降,應該有利于擴大消費,但事實并非如此。為什么?信心受到了打擊。一定程度上,經濟發展是建立在信心基礎上的。盲目的信心容易導致經濟過熱,過分的悲觀能夠引發經濟轉冷,從某種意義上講,買漲不買落,就是一種扭曲了的消費心理。我們需要理性的、健康的信心,來支撐穩健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記者:保增長需要信心作基礎。如何重拾信心?
◆費云良:重拾信心必須把攻堅破難的勇氣與科學務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在經濟發展中做到“科學務實”,認識當前形勢,科學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對大勢作出準確判斷。
我們的判斷是:國際金融危機對外部需求造成了一定沖擊,但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我們依然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比如宏觀經濟中,中央出臺的擴大內需系列決策部署,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保障;30年改革開放,我們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抵御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山東省有9400萬人口,等于一個德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6萬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內需潛力巨大;山東省經濟基礎較好,產業體系完備,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回旋余地——這是我們“保增長”的底氣。
市場對政策反應有“滯后期”
◆記者: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實體經濟之初,國家及時出臺了擴大內需保增長的十項舉措,山東省也出臺了“21條”措施,隨后大量細化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大家都想知道,這些措施最快能夠何時見到實效?
◆費云良:國家出臺擴內需保增長10項舉措后,山東省委、省政府迅速制定出臺了貫徹中央十項措施的實施意見,提出了21條涉及89個方面的具體措施。為落實好“21條”,省里又出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家電下鄉、擴大就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目前,促進汽車市場發展的扶持措施也正在制定中。
國家、省出臺的系列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措施,見效需要一個過程。比如中央新增的投資計劃,國家發改委、財政、土地、環保等部門聯合審批后,分解下達各地各項目,產生實物工作量最快需3個月時間,市場反應有個滯后期。從山東省的情況看,我們爭取到的中央投資完全能夠在今年3月底以前形成有效需求,可以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分類施策 盡快見效
◆記者: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進一步加深,正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從出口行業向其他行業擴散。迎戰危機,現階段我們急需怎么做?
◆費云良:我們要一刻不歇地密切關注形勢變化,積極研究應對策略。目前階段,我認為是“分類施策”,確!氨M快見效”的時候了。
所謂分類施策,就是科學區分哪些產業對擴內需支撐作用大,哪些產業對保增長拉動作用強,哪些需要政策優惠,哪些需要加大扶持,分清輕重緩急,做到對癥下藥。
一季度力保增速平穩
◆記者:就一季度而言,山東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哪兒?
◆費云良:要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須堅持投資、消費、出口一起上,努力保持三大需求協調增長。就一季度而言,對經濟增長拉動最大的一是投資,二是節日消費,三是農民備耕。
凡此種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在一季度顯現出來。
◆記者:請預測一下一季度經濟走勢。
◆費云良:國際經濟危機與國內經濟急劇下滑相互疊加,我省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異常嚴峻,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或上半年困難可能更大。
從總體上預測,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會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基礎上繼續有所下行,但我樂觀地估計不會跌破10%的增幅。
|